✅体育直播🏆世界杯直播🏀NBA直播⚽透过文学看“暮年”

2024-10-10 749阅读 0评论

  明天是九九重阳节,一些敬老话题常伴耳边。

  人到了一定年纪之后,记忆他似乎变回了一个调皮的孩子,学会跟你捉迷藏了。有时他藏进了时间深处,只闪动着狡黠的眼光,有时他突然跳出来,却换了马甲。

  人的一生都在与遗忘作斗争。往前走着时,后边的脚印却一路坍塌。就这样走到暮年,前方,暮色四合,时间在尽头招手,后方,来路空茫,留白越来越大……

✅体育直播🏆世界杯直播🏀NBA直播⚽透过文学看“暮年”

漫画新叶

  一

  暮年就是以衰老的方式临近的。一般来说它与年龄相关,在秋凋冬枯的自然规律中,古稀耄耋总是近乎暮年;同时它也与表面状态相关,有的人刚过知命就露出老态龙钟之相,发齿落,镜颜老,体力衰,颓势尽显;有时它也与心境有关,比如暮气沉沉,萎靡意懒等。

  然而老之将至是人没法选择的最后状态。有人恐老有人不服老;有人老当益壮,老有所为,也有人风烛残年,老而无乐。

  如何面对老病相摧的现实?如何更有尊严地迎来暮年时光?如何度过才算真正活过?如何衡量放下和不放下?如何更体面地走出时间?……即便到了人生暮年,问题依旧层出不穷。

  也许,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的海洋中试着去找寻其中的答案。

 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《复乐园》中,54岁的来栖本着希望老年人能“自由自在地享受第二次人生”的初衷创办了一所老年公寓,他鼓励老人们“无论多大年纪,只要想做,没有什么做不到的”。他反对“老人就要像个老人样的想法”,深感“年纪越大越要培养积极主动,以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的习惯。”他认为,“总爱以‘都这么大岁数了’为借口的人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,已经不仅是‘功能性萎缩’了,而成了废人了。”

  撇开公寓中老人们那些有所争议的情欲追求,《复乐园》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:不要拿年龄说事,没有那么多的该不该。

  人往往习惯于拿各种框框囿定自己,以至于到了一定年纪就开始固步自封。

  真正的衰老入暮就是从固步自封,不再接受新鲜事物,人为地灭自己志气开始的。

  人的肉体没法与自然规律抗衡而走向枯萎和腐朽,灵魂则可以时时拂拭,不被时间蒙尘。

  《复乐园》的日语书名直译叫《那又怎样》,也是这所老年公寓的名字。我们中的许多人,有没有不畏年老,敢于做自己,“那又怎样”的勇气呢?

  来栖说:“衰老的肉体里寄居着衰老的灵魂的话,那只不过是行尸走肉。”

  暮年,不是行尸走肉。苍苍暮色中,夕阳无限好,人间的滋味一样也不能少。

  二

  敢于做自己,需要勇气,敢于调侃自己,也需要勇气。

  看看以下这组调侃年老的川柳作品:

  调侃秃发:“被人客套说年轻/就是不敢/真把帽子脱下来”;

  调侃耳鸣:“不管春夏秋冬/耳朵里/永远能听见蝉鸣声”;

  调侃斑纹:“老年斑和皱纹组合/看起来就像/猎户星座”;

  调侃身体:“怀疑自己恋爱了/其实只是/心律不齐”;

  调侃老相:“今天打扮得很年轻/还是被人/让了座”……

  川柳是日本的一种诗歌形式,以直白随性的语言侧重对生活琐事的调侃和自嘲。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全国养老协会从2001年开始,每年都会举办川柳征集活动,然后将作品结集成册,名叫《银发川柳》。主要内容就是调侃老年人的生活。日本的老龄化进程比我国早,所以这本书因为切中现实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。

  衰老、健忘、年迈、疾病、皱纹……任何难以逾越的烦恼,换种方式,以自黑自嘲坦然面对时,好像也没那么可怕。承认自己老了,耳背耳鸣、秃发缺齿、骨质疏松、机能衰退,原来,也没有那么不堪。谁都要经历的事儿,与体面无关。所以,只要态度轻松,就没有什么是可以介意的事。

  一个人,若是有了自嘲的勇气,也就有了直面现实坦然接受现实的勇气。从另一方面来说,也叫“服老”吧。

  要服老,又不能服老。这话听起来好像矛盾,其实指向不一样。服老,服的是自然规律。规律不可逆,地心引力不可逆,年龄不可逆,花开花落不可逆,器官时限不可逆……不服老,不能服的是态度,是精神,是意志,它们暂寄于躯壳,不应为躯壳的老朽而沉沦。如果因为记性不好就放弃学习劲头,容易劳累就放弃劳作,面目萧条就放弃对美的追求,身体羸弱就放弃了对生活的热爱,暮年就真成了坐吃等死的速朽。

  《银发川柳》中说:“被人问/人生的意义是什么/就是活着本身呀。”

  能活着,而不是混吃等死,这是暮年的意义,也是人生的意义。早春枝头的花和暮秋枝头的果,都有其灿烂和凋落,与年龄无关。只是暮年,好比驾驶着一艘漏水的船,在各种力不从心中需要生发出一种类似修行的勇气。

  三

  提到暮年和勇气,绕不开的一本名著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《老人与海》。

  故事很简单:年迈的老人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未捕到鱼,第八十五天出海,他遭遇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。经过两天两夜的殊死搏斗,他终于杀死了大鱼。归途中马林鱼的血引来了一群又一群的鲨鱼争食,他又与鲨鱼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,最终,他只带回了一副巨大的鱼架。

  年少时读《老人与海》,不太明白老人为何“不自量力”,要与一条跟他的船体相当的大鱼苦战,放弃,不是更“明智”的选择么?他那么“不顾死活”为了什么?青年时读《老人与海》,震撼于他身上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,“人可以被毁灭,但不能被打败”被我反复咀嚼。

  中年后再读《老人与海》,看到了尊严:“你杀死它是为了自尊心,因为你是个渔夫。”

  看到了意志:“竭力不去想什么,只顾熬下去。”

  看到了勇气:“每一回他都觉得他快要垮了,但他还要试一下。”

  看到了乐观:“他总是对自己说:‘不,你行的,你永远行的。’”

  虽然拖回了一具鱼的残骸,老人却依然没被打垮,他坦然承认失败,然后说“我们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”,他还可以再一次出发。

  体力不支是现实,疼痛和眩晕不可避免,唯有勇气、意志、精神、壮心……大鱼夺不走,鲨鱼夺不走,谁也夺不走。

  如果我们在暮年,也能“独自一个人,看不见陆地的影子,却跟一条比他曾见过、曾听说过的更大的鱼紧拴在一起。”那么,衰老又奈我们何?

✅体育直播🏆世界杯直播🏀NBA直播⚽透过文学看“暮年”

  四

  当然,暮年的负累并不仅仅是身体层面的衰老,人能被打垮的还有来路:过去的积弊,曾经的伤痛,所有一直以来没法超脱的一切。战胜身体的衰老容易,战胜内心的衰弱不易。年富力强时都难以撑住的心痛到了年老后不更是雪上加霜了么?

  所以老年人更要心理建设。

  英国剧作家蕾秋·乔伊斯写了本有望成经典的长篇小说《一个人的朝圣》,写的是一位叫哈罗德的老人的“朝圣”之路,契机是他听说他的一位朋友奎妮身患绝症,于是他决定徒步一千多公里,横穿整个英格兰去“拯救”她。而这一路八十多天的苦行中,哈罗德发现,他拯救的其实是他自己。他的童年创伤、他的中年失子隐痛、他压抑的工作影响、他日渐疏远的夫妻关系等等,通过一路的反思,与路人交流中获得的能量,尤其是克服种种困难时生发的勇气和增强的信念感,他重新认识了自我价值,能勇敢面对过去的遗憾和苦痛,明白了理解与宽容的力量,知道了珍惜活在当下的重要性,不再逃避生活。

  马尔克斯在《百年孤独》中说: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,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,又是如何铭记的。

  因为遭遇是不可控的,是无法选择的。但我们可以选择记住什么,让记住的部分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。如果你选择记住负面、记住阴暗、记住伤痛,那么,越老越颓越老越苦是不争的事实。反之,如果你懂得在来路中过滤掉负面的残渣,克服人性之弱点,修为自我,超越自我,那么你将越老越睿智、越老越豁达、越老越精神。

  如此,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也不远矣。

  英国作家戴安娜·阿西尔89岁时写了《暮色将尽》,她在其中说:“在这个年纪回头看自己的一生,虽然人的生命与宇宙相比如白驹过隙,但从自身的角度,它却依然令人惊异地宽阔无比,能容下许多相互对立的不同侧面。”对于宽阔而有容的老人们来说,年龄更应该是值得被尊重的事儿,而不是鄙视。年龄的叠加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笔不断进益的财富。

  体力上顺其自然,精神上积极上进,心态上豁达宽容,暮年是“行至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是“夕阳辉映依然娇,岁到黄昏也自豪”。

  新晋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有部写祖母的中篇小说《最慢的是活着》。书名与小说一样耐人寻味。“生年不满百”,说快也很快,但活着却很慢。活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,活在内心的细细品味中,活在缓慢受锤的耐心与等待中,活在每一个瞬间和每一个阶段的独特意义中。

  暮年,作为人生的末段,不该只有遗忘的空白、日益的衰老、暗夜的降临、消极的索取……更应有与遗忘握手言和的舍得和从容,与衰老结伴同行的勇气和信心,在暗夜中也能沐清风浴明月的随遇而安,任何时候都愿发挥余热的自我肯定和爱心……

  来源:温州宣传

  原标题:透过文学看“暮年”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6688体育直播平台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749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